2023西泠秋拍 | 实地归心 京江金陵:古书画拍卖专题的策划和研究版图-凯发国际k8官网登录手机

2023西泠秋拍 | 实地归心 京江金陵:古书画拍卖专题的策划和研究版图
时间:2023/12/28 作者:西泠拍卖 来源:西泠拍卖


 

沈括晚年在镇江写下《梦溪笔谈》,讲到地域对画风的影响。这位百科大师论及书画的一个切入点,是地理。 


西泠拍场不乏浙派、吴门精品,近几场力推新安派、杭嘉湖专题十分抢眼。常规聊一个画派,讲风格技法,深入下去就涉及风格背后的观念和价值倾向。


引入地域因素后,阐释风格划分和演变的过程,下的功夫要更深。“从金陵到京江”古代书画专题的策划,正是拍场演进的标志。专题召唤出散藏的实物画卷,拍卖推呈画史,真的到了这个阶段。



在纷繁的画坛里,看每家的独立性;从画派发展中,看群体性和本土意识。金陵和京江给我们以舆地学卧游画史发出两张船票。


游金陵“画坛”,体会地域文化温床和多样性。


看京江“画派”,看成为一派的条件和集体生存法则。




金陵画坛知名者,有本地人,也有外来者。最著名称八家,风格不尽相同。龚贤流寓金陵却被推举为画坛魁首,其获得的声望代表了这种开放性。


龚贤 松阴琴韵图




金陵六家山水卷

 

作为先导,明天启年间金陵六家诗画卷,则是全本地班底,是难得的先驱合卷。六家中有首绘“金陵胜景图”的郭存仁、与竟陵派往来密切的诗人胡宗仁以及弟子唐道时,还有魏之璜、魏之克兄弟等。上款人则是一位词人文学家。




我们在金陵雅集结社发展中,能发现绘画地位的提高。纯文学集会开始接纳懂文学的画家,大族官贵和平民因为共同爱好而来往,不分本地籍或外地籍的这种开放性,也从金陵文坛传向金陵画坛。


晚明金陵文人看似“位闲雅适”自居,实际狠下功夫让自己能诗善画。酬答的礼仪化,要求不仅动情还要专业。文学家拿起画笔也专业,画家哪怕不会作诗也不能不懂诗。胡宗仁是个例子,他的绘画有家传,却居然在文坛奠定地位,而魏之璜、魏之克兄弟则属于懂文学的职业画家。



“诗画兼善”。从诗画社到画社,雅集的成果,从一部诗词集变成一画卷。以文为主绘画助兴,到诗画同等,甚至以画代诗。善画的文士增添了个人魅力和社交手段,懂文学的职业画家通过筛选,被吸纳进文化圈层。


秦淮画社(诗画社)就是一例。胡宗仁参与了诗社、画社两个阶段,并成功获得声名。钱谦益统计过晚明诗坛“金陵之极盛”,除了本地人,大量来自福建、浙江、安徽、江西外籍文人走进了文坛中心,谪官的文人士大夫、布衣、山人、僧人聚在一起。这份开放与包容延续到金陵画坛。


髡残 林溪幽居图



李 著 柳溪书屋图

  

目前可见明中期南京画家李著唯一的山水手卷,代表了金陵画坛风格的多样性及全面性。身为沈周弟子,又承袭吴伟画风,李著此卷却多有浙派意味。



程京萼,则代表了南京地区顶级文化中介的文艺素养。程对石涛和八大二人的字画走入艺术市场起到了关键助力作用。程京萼行书《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十二屏》,文本上看是论“文者之气”,实际也是苏辙想拜见太尉的自请书,程氏留下的这难得仅见的十二屏,在当时艺术市场中是否也有跨越阶层、居中介绍的涵义,甚至直接起到中介引荐的功能呢?


程京萼 行书 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十二屏


石 涛 行书 回首帖

 

当然,金陵最顶级的艺术家在思想理念上的开放也顺理成章。与摹古对应,石涛、髡残、戴本孝的个性刷新了金陵画坛。已酉宴集,著名的王翚到此接受了金陵画坛的思想冲击,使他摆脱了南宗摹古的固有观念,并收获了珍贵的友谊。


明清更替,在商品经济大潮中怀想昔日繁华,外来者或投靠官贵,或卖画课徒,游历交流,画风因此流动、混合。浙派、吴门、松江、娄东余韵,结合金陵及其周边风光。“金陵n景”,从八个到十二到廿四、四十八翻增,这和京江画派紧扣“京口三山”是不同的。


佚名金陵24景

 

朱之蕃 即景诗卷

 

朱之蕃为友人梁靖孝所作的“真隐园”诸景题诗,可以说是其《金陵四十景图咏》的先导。一个园林,由不同的小景点组成,“行意堂”“迷花坞”“听风所”“醉月亭”“卧雪斋”三十景各以诗记,可以体会金陵文人将景色切分定名的思路。整个金陵城被文人划分成很多的景点,在京江画派那里思路则是相反的,京江人希望在每一处都带出京江整体的历史风貌。





嘉道年间,京江山水终于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画手,京江画派花费巨大精力描绘本邑景致,他们不拘泥某片风景,集体致力是把风景升级成历史“名胜”。


张 崟 京江送别图

 

 

 

京江派代表张崟的《京江送别图》展示了风景推升为名胜的手法。这是他中期向晚期风格过渡的作品,场面之大,甚至让我们疑惑作画的初衷究竟是为了纪念一次离别,还是展示城市景观,包括楼宇、城垣、商船、山体、水域,顺带纪念一个事件。

 

如果也讲“诗画兼善”,京江画的诗格是史诗。不同于金陵致力于把各个片区的景点命名、定诗、排序,将城市历史拆分记忆,到了京江画派这里力求整体托举一种史诗品格。



整个“城市山林”成为惜别的主角,一并致敬了历史上在此地发生的关于离别怀古的经典文本。从王昌龄的一片冰心在玉壶,岑参送王昌龄赴江宁,王维送邢桂州,苏轼西江月·送别,到沈周送别吴宽都融合在一起。从《昭明文选》《瘗鹤铭》,到米芾城市山林、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都浮现出来...


王文治 临瘗鹤铭卷

 


张崟一手作画一手参与纂修《丹徒县志》(嘉庆版)。修志思维下,这种东方叙事把一次别离叠加上历史上所有的别离。画作遭遇水毁后,当时的题跋者依托写实的画面,再复书写,用一种“过去未来时”像谈历史故事一样回味一代人的往事。当年离去者,是欲北上归家的查林,忘年交代表着长者张崟与心心相惜的自己之过去告别,期待人生的另一种可能。


王文治(1730~1802)


京江画派的总指导王文治,一直提醒追随者“突破藩篱”,他以一些出格行为示范人生是充满可能性的。


或许是和沈括梦溪、斋号梦楼关联,作为导师,他不遗余力为女弟子骆绮兰的纪梦图册题签、题耑、题跋,书骆氏诗文八首。


王文治 听秋轩纪梦诗意图



最特殊也是最出格的是,他书写了骆氏自撰的“释梦文字”:余幼时多奇梦,觉后记忘各半。暇日取其能忆者,作诗纪之。纪是旧史书的体裁。这段书写,不是记载某日携女弟子览湖赏月而已,而是直接传播女性文学思想的发生!

 

女诗人在梦中登天渡海、登科从军,被庄重地纪下,也都有现实的投射。京江派潘思牧在云雾中加入实景细致描绘的诗意图,赋予了想象和可能性以真实的质感,这个思路与京江画派将“京口三山”与实景相融是一体相通的,而实景城市山林又被云雾笼罩,弥漫着神话感。



“山水图式”嵌套上“生存自由”,就关乎新的伦理、社会政治、身份归属问题。这些命题,怎么在日常生活的空间里成立呢?


清初鉴赏家周亮工《读画录》中略显偏心地对四十余位金陵画家品题与记载,让我们领略昔日金陵画坛的丰富性。不同的美术风格汇集出城市的视觉风情,丰富的个人履历彰显城市开放的态度。



高 岑 秋水钓舟图

 

 

樊 圻 葫芦采药翁

 


金 陵 画 坛



而京江画派,则把地理文化吃透了。这或许来自王文治在居家地理位置和精神上都与沈括梦溪毗邻(王文治梦楼的缘由)。王文治晚年续修嘉庆《丹徒县志》,善于堪舆的张崟加入修志,此志成后两江总督铁保评价“条理精审,不失古法”。既理性,又感性。


京江画派这群浪漫主义实证者,他们的现实意识是通过历史记忆呈现的。如前所述具有宏大场面的张崟《京江送别图》三合为一,把当下送别的事件、京口三山经典图例和经典文本融合一体。


技法上,京江世家望族保持优良的学衍传统。这就是为什么隶属于正统派的画家也评论京江派“运笔布置确有古法,非漫然也”。从一批“仿古”佳作,可以看到京江画派家族丰厚的鉴藏和视觉经验。张崟父亲就是京江商贾士人化的代表。




潘恭寿 云山图

“余藏(董)文敏此幅(摹小米云山)日益临之”

 

潘恭寿 拟沈周屋舟图

 

 

潘恭寿 拟倪元镇古木寒山

 

 

潘思牧 临董其昌山水

 

 

周 镐 仿倪瓒山水

 


京 江 画 派

 

 


京江画派仿照吴门的艺术,也效法文、沈的生存方式。这里还有文字狱的影响。画家把自己投放到自然,独立地面对自然,并将直接经验或最初冲动记录下来,以排斥记忆中储存的古画形象的制约。


这是绘画技法的变革,对“四王”的告别。这也是生存方式的变革。他们把自己投放到复杂多变的人文地理环境中,若隐若现的城墙、家族的起落。以城市画面表现思想的救赎和重生,看似逃禅,却要理解世界的运行规律、法则。


进入商业渠道要满足定画者和赞助人的要求。市场对“四王式”、“书斋式”山水的倦意,也催发画家决定加入实景,这将成为本地买家的谈资,也使得中年后鬻画为生的张崟、顾鹤庆可以生存。“潘画王题”“张松顾柳”成为驰名商标,不仅是艺术市场的,也是关于城市文化传播的金色名片。



张 崟 古祠晚泊图

 

明 俭 秋荫山居图


顾鹤庆 天风霄露图

 

 

京 江 画 派 

 



 

确立京口三山经典地位,将具有地标意义的建筑引入画面,实景描绘让地理建筑可认、让风土人情可感、让时代心声可知。


独立地面对城市山林,并将直接经验或最初冲动记录下来,以排斥记忆中储存的古画形象的制约。浪漫主义实证家将文人追求隐藏在商业策略中,创造生存空间,直面文化人集体记忆的深海。


蒋宝龄《墨林今话》总结,“落笔浓重,展卷了然,望而知为京口人”。

 

 


学术指导拍卖在南方拍场成为一个格调,地域美术专题成为会心人接头的暗号。


画派里,有相对统一的风格理念;画坛,则是多元碰撞的话语场。在纷繁的画坛里看个人、看画家的独立性怎么脱颖而出;从画派发展中看群体性,一个集体如何通过本土意识确立名望。


金陵画坛、京江画派,将具体的地域性作为视觉语言的依据,并形成山水图的概念。我们今天考察这片风景,直接被拉回到十七、十八世纪,地域美术鉴赏中暗含强烈的时间性。如果可以为金陵、京江作荐,我们愿意成为周亮工、王文治后继的推手。

 

更有意思的是,西泠拍卖还将地域艺术研究融入中国现当代艺术视野,以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当代艺术家贾蔼力为例,贾蔼力作品的史诗品格、商业认同与新东北文学的关系,和三四百年前金陵、京江生存艺术家的商业化生存之道,形成了对话关系,从而在当代国际文化话语场看到艺术中国与艺术全球的辩证关系。

 

 

 

空本难图,实景清而空景现;

神无可绘,真境逼而神境生。

——笪重光(1623-1692)《画筌》

 



2023西泠秋拍 

lot1909 

傅抱石(1904~1965)金刚坡时期作  深山访友图

设色纸本 立轴

1943年作

59×43.5cm   

rmb: 1,200,000-2,000,000

 

说 明

文物商店旧藏。

是幅作于1943年4月,据《傅抱石年谱》记载,傅抱石曾与李可染等友人齐集画家司徒乔家雅集作画。傅抱石题记:“民国三十二年四月二日,集重庆西郊金刚坡麓双羽轩,主人司徒乔为娱寄梅贤夫妇来游,乃有合作雅事,此第二帧也……写梅华者新喻傅抱石、彭城李可染”。此年傅抱石仍避居重庆金刚坡,是傅抱石精品迭出的时期,也是其作画受石涛影响最大的一个时期。



(局部)

 

傅抱石本名瑞麟,因慕石涛而改名抱石。其1935年归国后担任美术史教席,陆续发表包括《大涤子题画诗跋校补》、《石涛上人年谱》等一系列关于石涛的理论著作。傅抱石学习石涛重在其戞戞独造的精神,敢于“借笔墨以写天地万物而陶泳乎我”(石涛语)。


(局部) 


石涛曾云:“此道见地透脱,直须放笔直扫,千岩万壑,纵目一览,望之若惊电奔云,屯屯自起”。联系是幅,左下角的松树占了画面将近三分之二的篇幅,大片的墨色中虚实相映,显得生气勃勃。远山施以淡色,惟人物与松针用细笔收拾,画面对比十分强烈。


(局部) 


傅抱石于作是幅前一年《壬午画展自序》曾言:“石涛有许多诗往来我的脑际,有许多行事、遭遇使我不能忘记。当我擎毫伸纸的时候,往往不经意又触着了他。”联系是幅款中“偶得是帧,觉与清湘上人康熙丙辰题松鹤鸣琴诗意略有会合处。”可见傅抱石不仅对石涛的作品知之甚详,石涛的题画诗也是傅抱石重要的题材选择。


《大涤子题画诗跋·卷一》 

民国十七年(1928)上海神州国光社印


傅抱石在《我的题材选择》中云:“然而以金刚坡为中心周围数十里我常跑的地方,确是好景说不尽。一草一木、一丘一壑,随处都是画人的粉本。烟笼雾锁,苍茫雄奇,这境界是沉湎于东南的人胸中所没有所不敢有的。这次我的山水的制作中,大半是先有了某一特别不能忘的自然境界(从技术上说是章法)而后演成一幅画。”可以说,“烟笼雾锁,苍茫雄奇”的金刚坡景色,让傅抱石找到了其评价石涛“排奡纵恣,真气充沛”的技法来源。也证明了何以创作是幅的金刚坡时期作品可以成为傅抱石的代表作品。


(局部)

2023西泠秋拍 

lot1982 

钱松嵒(1899~1985)绿过长城耕上天

设色纸本 镜片

1965年作

69×40cm  

rmb: 600,000-800,000

 

出 版

《钱松嵒遗作展》p4,荣宝斋(香港)有限公司,1995年。


展 览

“钱松嵒遗作展”,荣宝斋(香港),1995年3月。





(局部) 

2023西泠秋拍 

lot1920 

魏紫熙(1915~2002)、宋文治(1919~1999)、

亚明(1924~2002)、钱松嵒(1899~1985)黄山风景四屏

设色纸本 镜片(四帧)

69×45.5cm 68×45cm 68.5×45.5cm 72×48cm  

rmb: 600,000-800,000

 

出 版

《中国美术家作品丛书——钱松嵒》p153,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钱松嵒山水一帧)




 

2023西泠秋拍

lot1983 

钱松嵒(1899~1985)湖山春色图

设色纸本 立轴

143×80cm  

rmb: 350,000-500,000


 

2023西泠秋拍 

lot1988

林散之(1898~1989)草书毛主席词

纸本 镜片

1975年作

117.5×45cm

rmb: 180,000-280,000


网站地图